日前,天天果园C轮融资创下7000万美元的国内生鲜电商融资之,其中京东以战略投资人与领投人的身份又一次进入大众视野。7000万的背后,是京东与顺丰在生鲜电商领域发展分歧的显山露水,也引出生鲜电商们在寻求冷链物流时的不同模式。
曾几何时,天天果园与众多生鲜电商一样,被生鲜的冷链物流所困扰:损耗大、费用高、品质难保证,直接的反应就是退货率。据天天果园官方数字,除上海自建物流退货率是0.3%,其余由第三方物流运输的城市退货率高达6%以上。因此,天天果园过去每一轮融资的资金都投入了冷链仓储建设。7000万美元,这对以烧钱为标志的生鲜电商来说,无疑是一针强心剂,更重要的是京东的此番投入,意味着京东本身经营方向的改变——从过去和垂直电商“抢夺”供应链资源变为只做下游配送。
作为电商的京东真的就能看着生鲜电商这块“肥肉”不嘴馋吗?当然不是,京东此番投资做了精打细算。生鲜电商的生意做起来并不容易,京东2013年涉足生鲜电商领域,刘强东(微博) 曾多次站台为京东的生鲜品类打广告,但往往只打应季“爆品”,并未形成长期的生鲜供应链,销售也多靠短期流量支持。这次的战略投资,京东只需要在已经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的配送体系中强化冷链运输中转,拉天天果园一把,完成“后一公里”的配送,就能坐享生鲜电商“蓝海”的丰厚利益,而天天果园也能迅速实现冷链配送的全面覆盖,可谓“一举多得”,“坐享其成”。
为什么天天果园会找上京东呢?原因其实在顺丰。从前,天天果园与众多生鲜电商一样,选择了冷链物流强悍的顺丰作为“第三方物流”。然而随着2014年顺丰旗下生鲜电“商顺丰优选”在上海建仓进入华东地区,使用竞争对手的物流体系显然不再保险。天天果园想要快速拓展配送体系需要更紧密的合作关系,天天果园不得不寻求新的冷链物流支柱。
顺丰从“为电商服务”到打造“顺丰优选”,与京东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。仔细回顾顺丰历程,其实顺丰一直都想涉足电商领域,无奈物流出身的顺丰在电商方面的发展实在不尽人意:旗下“顺丰E商圈”、“尊礼会”、“嘿客”等经营状况并不理想。2012年5月顺丰优选上线后,思路一直是保守扩张,且对外宣称“是为了更好地为广大生鲜电商服务”。但到了2014年顺丰冷链扩展到54个城市后,冷链物需求大爆发,情况开始改观,顺丰优选成为顺丰旗下为数不多发展良好的电商门类,且对于冷链成本占据单价30-40%的生鲜电商,顺丰的利润与优势相当可观,顺丰的思路也从“服务电商”到“自己做食品电商”。
天天果园找到了强大的冷链合作商,顺丰优选本身就有覆盖极广的冷链物流,但对于大多数生鲜电商来说,这两个模式都不可复制。于是,新的冷链模式诞生——从B2C向O2O延伸,与超市合作,自己仅“跑腿”做配送,及收付环节的交易。
这种模式的悄然发热有着根深蒂固的缘由,因为其货源来自于超市,并不涉及仓储、冷链环节,因此将生鲜电商损耗和冷链物流成本降到低。简单来说,就是我从超市给消费者采购,送到消费者家中,这种模式下的生鲜电商相当于超市的电商部门。但带来的问题是:超市本身就是便民的,周围有超市能满足生鲜购物需求,还会有人光顾电商吗?其次,沦为超市电商部门的生鲜电商主们,想要扩张与发展,将会面临重重掣肘如“超市不允许这么干”。后,失去一手货源用超市货源,等于失去了生鲜电商的根基与大利润,即便减少了冷链物流成本,又用什么维持运转?
与其如此急功近利,不如踏踏实实寻找新的冷链物流合作方,或者自建冷库仓储物流。面对冷链物流,生鲜电商的选择从来都是多向的。生鲜电商近年的崛起,倒逼了冷链成长。一批做冷链运输的企业开始试水并迅速发展,有的从做冷藏车开始转型,有的如策略冠军论坛制冷从做冷库仓储开始转型,有的则结合二者,直接做起仓储运输集成商,比起快递,他们冷链更具有针对性,也更合生鲜电商的胃口。比起与超市合作,这些选择来得更加踏实、靠谱。